“‘爱心妈妈’,您平时要多注意身体。”家住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堆上屯的蓝继丛经常给唐翠玉发信息问候。
多年前,蓝继丛母亲在修筑公路时不慎被砸断右腿,父亲身体欠佳,家里不想给他读高中。等到准备开学时,唐翠玉将1500元钱送到他手里,鼓励他好好读书。
如今,蓝继丛已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
20多年来,唐翠玉在帮扶赡养98位病残孤寡老人和关心资助68个困境孩子的同时,还心系困难群众,尽最大能力帮助别人,并在脱贫攻坚期间争当致富带头人,先后两次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急人所急 救人所难
大化共和乡弄乐村53岁的黄汉高,年轻时所务工的煤窑塌方,被煤块砸中,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双腿萎缩无法下地行走。
“‘爱心妈妈’,我双腿残疾,照顾不了78岁的妈妈,也不能让她老人家为我操心,您帮帮我吧。”黄汉高向唐翠玉求助。
胸怀大爱的唐翠玉断然不会拒绝,便把黄汉高接到“绿叶爱心家园”照顾。由于神经系统受损且不时发炎,常引发黄汉高双腿剧痛,一个月就被送进医院几次,唐翠玉都忙前忙后悉心照顾。
唐翠玉并不富有,她办了两张可以透支的信用卡,本意是方便她开办的小超市资金周转使用,却常常成为乡亲们的救命稻草。
茶油村板堆屯的蓝定六椎骨畸形,驼背弯腰,有时几个月都无法下床。他的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家庭经济困难,为省钱,他在家用草药自行敷疗。蓝定六有个弟弟也曾患这种怪病,因之前没能去医院及时救治,最终不幸离世。
唐翠玉到他家探访时,立即作出令人暖心的决定:“马上去医院看看,我有办法,不用担心。”
经过康复治疗,蓝定六现在生活基本能自理。
唐翠玉当时说的“有办法”,实际上是透支信用卡。蓝定六等被救治的村民办理出院报销后,还有几千元缺口。在信用卡还款期限即将到期之际,唐翠玉与丈夫默默地想办法填补上去。
“救人于危难,助人于急需”,是唐翠玉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
2015年6月,六也乡遭遇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93毫米,到处是“汪洋”。
洪灾中,和平村文全屯村民发现,该屯的蓝有星老人还没有出门避灾。村民们便破门而入,只见老人倒地不起,极度虚弱,随即向平时经常来看望他的唐翠玉打电话报告。
由于四处发大水,唐翠玉从家到文全屯要绕道20多公里。找船只、雇摩托车、步行登山……几经艰难周折,她终于来到蓝有星老人的家。
老人此时已被村民安放在床上,但满脸是泥,身上的衣物被泥水浸湿,嘴巴歪斜无法言语,只有两眼还能转动。唐翠玉迅速找来一件干衣服,那是她之前来看望老人时买的。在帮老人换衣服时,唐翠玉发现老人的后背、臀部等处皮肤有伤口,可能是摔倒所致。
唐翠玉急忙叫大家帮找来一张躺椅,然后改造成担架,一起把老人送往医院。经查,蓝有星脑颅出血,病情危重。
经过10多天的抢救,蓝有星终于苏醒过来。
“真的很感谢你,是你给了我温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唐翠玉每次去看望蓝有星时,他都紧紧抓住唐翠玉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大化江南乡尝梅村有一个5岁的小孩患白血病,父亲蓝氏束手无策。唐翠玉就送孩子到南宁一家大医院治疗,并与绿叶爱心团队为小孩筹集了3万多元的医疗费。同时,她帮助蓝氏在大化县城开设了一家废旧收购站,以增加其家庭收入。
2016年,大化七百弄乡弄平村村标屯的蒙审院,在桌边玩耍时,被桌上掀翻的开水壶喷出的热水烫伤,需尽快进行植皮手术,但家徒四壁,其父选择放弃治疗。消息传来,唐翠玉与绿叶爱心团成员蒙柏江立即赶往山里,将小孩抱到医院治疗,并为她筹集2万元医疗费。
不论亲疏远近,只要遇到急难,唐翠玉总是倾情相助。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了瑶山人,用崇高的美德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争当先锋 助力脱贫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一项彪炳史册的伟业。
2016年6月,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唐翠玉主动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依托县里的优惠政策,筹资100多万元,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分别在茶油村里江屯、丹温屯、吞干屯、板江屯创建爱心种养合作社。她以合股的方式,组织32户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1.48万羽,成为瑶山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由于长期过于劳累,身体严重透支,2017年,唐翠玉被查出早期癌症。她先后到南宁市做了六次化疗,头发尽脱,但病魔没能击倒她的乐观与坚毅,出院不久又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
发展脱贫产业除了给群众分红,唐翠玉还通过“借鸡生蛋”帮扶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致富产业。
里江屯穷得出名的陆志猛人生因此出现逆转。陆志猛原本住在两间墙壁四面透风、屋顶到处有洞的瓦房里,一到下雨天,房屋漏水,全家就忙着挪床铺。受贫困生活严重困扰,陆志猛的妻子一受到刺激就易导致精神失常。
“跟你过这样的生活,如果是我,也早就疯了。”唐翠玉笑着对陆志猛说,“跟我发展养殖几年,保证你见到光明。”
在里江爱心种养合作社,唐翠玉放养的黑山猪正常存栏六七百头,多的时候达上千头。
加入合作社后,陆志猛主要负责管护黑山猪,每个月有2000元工资收入,不仅可以照顾妻子和小孩,还学到了养殖技术。
2018年,陆志猛想都不敢想的“光明”出现了。
随着黑山猪养殖规模的不断壮大,唐翠玉做出了一个暖人心窝的决定:她要把85头黑山猪母猪分给有意发展生猪产业的12户群众养殖,母猪产下的猪崽归养殖户所有,到时只收回母猪成本;群众养好的黑山猪,她将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然后再通过线上线下向外销售。
陆志猛成为该决定的最大受益者,他共分到18头母猪,还能免费使用唐翠玉的养殖场发展产业。
2019年,陆志猛花5万元买来已驯养好的野公猪,让其与母黑山猪杂交,进一步提升黑山猪的野性与品质。
“现在,我养殖的黑山猪已发展到100多头。”陆志猛笑着说,“养殖黑山猪后,我每年的收入有7万多元。没有唐翠玉,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生活变好了,陆志猛的妻子心情开朗了,身体也不知不觉好转起来,儿子现在也进县城读初中了。
丹华屯的韦向华曾想通过发展养殖来致富,但苦于没有本钱。唐翠玉知道后,就将两头母猪分给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韦向华养殖的黑山猪规模发展到20多头,并顺利摘下“贫困帽”。
2021年2月,韦向华卖出8头大猪,收入4万多元。他喜滋滋地走进唐翠玉的家,报告收成的同时,他拿出1万元递给唐翠玉:“这1万元钱,是你当年给我的本钱。”
“你有收入了,就达到我的目的了。”唐翠玉没有收韦向华递来的钱。
得益于爱心人士的慷慨捐助,脱贫攻坚期间,唐翠玉先后给村里的群众免费发放鸡苗10余万羽。
大爱相传 携手前行
坐车从大化县城出发,往西北方向的深山里前行,沿着崎岖山路,穿过层层叠叠的峰林,大约行驶20多公里就来到唐翠玉的家。
走进“绿叶爱心家园”,只见一楼大厅的墙上挂满了锦旗:“永世难忘,舍己为老”“全心全意为老弱,呕心沥血助病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6年以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关怀下,原先由唐翠玉资助和赡养的老人被陆续接送到大化县城民政事业园生活。
“老人们被接过来后,唐翠玉还经常带些生活用品来看望他们,并和大家唠唠家常、谈谈心,让老人们深受感动。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大山里最好的女儿’。”大化瑶族自治县民政事业园副园长黄沈洋说。
一件件善举,一个个感人故事汇聚于唐翠玉一身。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唐翠玉说:“只有帮助他们,我心里才觉得踏实。看到他们过得好,付出多少都值得。等哪天我做不动了,希望有人能接过接力棒。”
2014年和2021年,唐翠玉分别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两次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支持她所做的一切,我很清楚她荣誉背后的付出、辛酸和坎坷。”丈夫蓝如川说。
“我们为母亲所做的爱心事业感到自豪。”二女儿蓝素环说,受母亲影响,她现在也是一名爱心志愿者,正在资助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
此外,受到唐翠玉帮扶、资助的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很多人也投入到爱心事业中。
“我们要像唐翠玉一样,既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也做社会新风尚的传播者、引领者。”大化瑶族自治县党委书记梁宁在看望慰问唐翠玉时,号召全县干部群众通过唐翠玉的榜样引领作用,大力弘扬道德模范崇高精神,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如今,唐翠玉的爱心行动依然在瑶山延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