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礼遇帮扶工作,以多种礼遇措施充分彰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崇高的社会地位,激发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营造崇尚模范、关爱好人的浓厚氛围,让“德者有得 好人好报”成为时代新风尚。
拓宽选树渠道,强化示范引领。在典型选树上,重点从决战脱贫攻坚、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生产前线挖掘,先后选树了莫振高、唐翠玉、谭连乔、蓝立贵等不同类型的道德模范。在典型培育上,注重从平凡岗位、平凡人生中找到普通人的闪光点,先后培养了韦桂棉、韦秋菊、黄英雄等一批“身边好人”代表。在典型推荐上,采取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推荐方式,并通过媒体矩阵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推荐优秀人物、典型代表。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树各类道德模范48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7人、省级道德模范12人、市级道德模范2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3人。
讲好典型故事,传递榜样力量。为进一步提升先进典型的宣传广度、深度和影响力,营造“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事”的良好氛围,我市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政务服务场所、交通主干道、公交站台等地设置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栏300多处。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舞台等宣传阵地,通过情景报告会、宣讲报告会、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近年来,共开展情景报告会5场次、宣讲报告会42场次、故事分享会76场次。组织记者下基层深度采访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一步挖掘他们的鲜活故事,并在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大力宣传报道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用可敬、可亲、可学的典型事例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号召全社会学好人做好人,营造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新风气,共同建设幸福、安宁、美好的家园。
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关爱温度。建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数据库,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摸底调查和走访慰问。市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对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近年来,共开展走访慰问活动60多人次,联系爱心人士和社会企业帮扶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20余人次。同时,各地各部门也立足实际,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工作。都安瑶族自治县为道德模范蓝立贵提供世行片区项目贷款300万元、产业奖补4.7万元,推动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大化瑶族自治县投入70多万元建设4个养殖场、3个养殖水柜,提供给道德模范唐翠玉的“爱心种养合作社”使用;目前,合作社共养殖七百弄鸡5万余羽、牛300头、猪3000头,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此外,我市每年还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积极参加当地重要节庆活动及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的“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等系列主题活动,树牢“德者有得、德者受尊”的鲜明导向,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石盛溢)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