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平和是罗红雨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爱岗敬业、努力刻苦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随和、热心是服务对象对她的赞扬。
罗红雨现任宜州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主任、三级主任科员。投身民政工作21年的她,牢记并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倾情付出,用爱心浇筑社会救助之路,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
日前,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罗红雨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民政“小白”到行业标杆
2003年5月,25岁的罗红雨走进宜州区民政局低保办公室,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张桌子、一支笔、几张纸,简洁的办公环境让她无从下手。或许她当时也没想到,一个民政“小白”从踏进办公室的这一刻开始,就与这份工作开始了深深的羁绊。
“低保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应该如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坐下来后,罗红雨开始思考,只有了解政策、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开展好工作。她开始查询订阅《中国社会导刊》《广西民政》等相关刊物,在网上搜集各个地方的先进做法与事例。
由于当时其他县(区)还没有农村低保,但宜州已经有了。罗红雨的日常工作就是为宜州全区的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协助各项救助政策落实,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应得的补助,如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倒房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等。她时常入户走访评估,走遍宜州区16个乡镇。如今的她,早已将民政救助条例、政策内容烂熟于心,入户走访群众,她看一眼“明白卡”就知道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享受的政策是否到位。
“罗红雨同志不仅业务能力突出,在工作岗位上更是任劳任怨,21年未曾换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时至今日,她已成为民政系统的榜样。”宜州区民政局副局长韦海峰说。
2021年,罗红雨被自治区民政厅选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自治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工作,工作中,她扎实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和为民奉献的理念,得到了自治区审计组的高度认可。她还多次为自治区民政救助政策的制定、修订、完善提供可行性意见。
当好群众“知心人”
从事低保工作以来,罗红雨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虽然服务对象多为老弱病残群体,但她都是以平和、平等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福龙乡的赵某家中有4口人,本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丈夫零散务工,收入不稳定,大儿子15岁,听力一级残疾,在读职校,小儿子4岁,正在上幼儿园。今年10月,赵某的丈夫因交通肇事罪被拘留,家庭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你别哭,现在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才能照顾好孩子,你家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正在想办法解决你的困难。”罗红雨与赵某的每一次通话,都在轻声细语地安抚对方的情绪。
了解情况后,她一边指导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按照赵某的家庭情况给予提高低保救助档次,同时把孩子列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另一方面指导乡镇实施临时救助,解决赵某家庭的临时生活困难问题。由于担心赵某因丈夫被拘留导致精神受到刺激,罗红雨还多次打电话安抚赵某情绪,通过聊天开导赵某。
脱贫攻坚期间,罗红雨带领团队精准识别,集中发力,将宜州区农村低保对象由1.5万人增加到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人员比例由25%增加到65%,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7674.2万元,为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脱贫的贫困对象稳固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她充分利用各项扣减政策,拓宽保障面增加脱贫人口收入,通过充分利用各项措施,确保低收入人员生活水平不降低。
用心打造“宜州民政”榜样
“她的年纪虽然比我小,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她都更像我的‘姐姐’。我从事的是核对工作,哪怕不是她的职责范围,她也会来询问我工作是否存在困难,能帮到的她一定义不容辞。”同事韦月香笑着说。
自2007年担任宜州市民政局低保办(现为宜州区低保中心)主任以来,罗红雨带领同事们不断学习、牢记救助帮助项目,深入乡镇、进村入户参与救助工作,将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关爱惠及千家万户。
在罗红雨与团队的通力协作下,2022年,宜州区民政局获得“自治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罗红雨先后获宜州区脱贫攻坚“攻坚奖”先进个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